在验配助听器的过程中,我对老年人佩戴助听器有一个建议: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太急于求成。要知道,助听器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并不能为您的听力带来最佳效果的,该最佳的效果是慢慢形成的(达成的时间和个人的训练有关,通常是2个月到半年)。老年人佩戴助听器后,对助听器的接受程度会有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来使助听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语言是人类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它的接受与认知是人的主动过程。人在到达一定年龄以后,听神经和大脑听觉中枢,耳朵的听毛细胞等听觉器官功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个人退化的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关,但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存在不同程度的耳聋)。听力损失以后,如果在一段时间以内未经过积极的干预性治疗(如佩戴助听器锻炼听力等),人的语言辨别能力会逐步下降。另外,再好的助听器也只是一个辅听装置,比不上人的真耳。戴上助听器后通过助听器听到的声音和我们以前未聋时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年人佩戴助听器后,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的语言训练,才能开发自己的综合潜能,克服佩戴助听器早期听觉不适和听觉不习惯现象,提高社会交流能力,增强助听效果,我们称此为“听觉重建”的过程。下面是老年人适应助听器使之发挥最大效用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要知道:老年人戴助听器后听清每个字是困难的,只要能听与交流就可以,而不必达到100%的言语识别率。宜采用近距离(1M以内)放低语言声的交流方式,不要再照以前那样吼,要知道,老年人现在戴着助听器,听大声可能会很不舒适。
决心与耐心是取得良好助听效果的保证。开始的时候先在家中与家人面对面交谈,家人声音应慢而清晰,句子应简单易懂,并耐心、亲切,使老人感到温暖。当听懂80%交谈内容时,可提高说话速度。注意不要让老人疲劳,切忌长时间与老人交谈。
因助听器的声音和原来未戴时真耳听到的声间存在差异,所以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佩戴助听器以后的音质(老年人常用“不真”“收音机声”“不好听”来形容自己在佩戴助听器以后的感受,其实在排除助听器本身的因素以外,降低期望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佩戴助听器确实是老年人提高自己的聆听能力,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唯一工具),忌觉得不舒服以后硬戴。建议开始时每天戴1~2小时,然后逐步提高佩戴的时间,3个月内逐渐递增佩戴时间,能听清自己讲话声和室外声后可以多和人交谈,直到整天戴用为止。
老年人聋耳长期处于“安静”状态,戴助听器后一旦听到外界各种声音,一时不能适应,因此不宜一下子接触声大的环境,要先在安静环境下使用助听器,适应后再接触噪声环境,同时要再次学会精神集中去听想要听的东西,把要听的东西从背景声音中分开。这里要说到双耳佩戴的好处,双耳佩戴可以提高人耳的“优先选择”能力,即在一堆不一样的声音中,双耳可以帮助人优先选择听自己想听的声音,忽略自己不想听的声音。该能力在嘈杂环境下对老年人听清楚言语来说特别重要。
初戴助听器后听自己的声音比原来大了,应每天自己练习朗读,学会控制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
听力下降时间越长,在噪声环境中聆听语言的功能就缺失得越多,需要再次学习这种能力。
在和众多人交谈时,只集中听一位讲话者的声音,并尽可能接近他,不要因为要求与别人近距离交谈而害羞。
老年性聋一般都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而感音神经性耳聋都有一个特征:时间的解析能力下降。也就是说,如果说话速度太快的话,正常人能听清楚谈话,而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人不能听清楚。该特征对于老年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反应特别明显。因此佩戴了助听器以后,家人切忌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加快对老年人谈话的速度了,实际上,仍需慢慢讲才能达到最佳聆听效果。
看电视和听收音机。有些老年人在买了新助听器以后,往往很快就会打开电视和收音机希望能够迅速地听清楚声音,然而往往只得了令人不快的后果。这是因为,看电视听收音机对助听器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大家可以想想,助听器的信号本身就不是宽频信号,已经经过了一次电声变声,电视机和收音机是第二次电声变声。两次变声对声音的影响非同小可。再加上中间的距离,其间涉及到的噪声,说话人的语音、语速和语调,和听话的人不熟悉等,因此,要想戴了助听器后能听好电视,首先,必须佩戴一个功能较好的助听器,其次,老年人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去听电台与电视台的播音,起初的时候听语速比较慢的、老年人比较容易听懂的声音去练习看电视,然后逐步过渡到其它节目。
老年人在交流的时候,宜把听力、理解力、注意力、兴趣以及视觉所得的讯息全部整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大脑皮层潜能。
综上所述,老年人佩戴助听器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要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安静到嘈杂,从近到远的言语训练,才能让所验配的助听器达到最佳的效果。